第23屆臺北文學獎首創得獎者線上影音 得主闡述獲獎心情與多元紛呈的文學主張
(台北報導/記者-林曉嵐)
由臺北市文化局所局主辦第23屆臺北文學獎,今年打破實體頒獎典禮的慣例,改以「臺北文學獎線上影音計畫」邀請每位得主以影像、聲音或文字製作個別專屬影片,讓每位得主跳脫頒獎典禮的拘束,自由表達得獎心情和獨特的文學見解。影片自今(6)日起在臺北文學獎官網上線(網址:https://literature.award.taipei/project.html)。由作家王文華擔任引言人,蔡炳坤副市長、評審代表羅智成、「萌芽」獎座創作者黎志文亦錄製影片致意,邀請大眾共同見證他們的多元文學主張,並且欣賞各位得主的優秀作品。
第23屆臺北文學獎徵文項目分為小說、散文、現代詩、古典詩、舞臺劇本及文學年金獎助計畫等六項,加上第21屆文學年金最終決審得主,總計頒發24個獎項。本屆共有來自中國、香港及馬來西亞等五位外籍得主;另有多位臺灣讀者熟悉的文壇好手,如洪愛珠、鄧九雲、游書珣、林楷倫等獲獎,顯見臺北文學獎為所有華文書寫的創作者,提供一個平等公開自由的競技園地,在此展現各自獨特的文學世界。
第23屆臺北文學獎自去年11月至12月公開徵稿,總獎金高達253萬元。本屆投稿件數突破歷年新高,共計收到1,600件,評審從中選出23件得獎作品。投稿者年紀最大的為87歲,年紀最小的為11歲,年齡跨度超過一甲子,體現文學創作不分年齡;投稿者除了來自臺灣各縣市外,亦有來自歐、美、亞洲等世界各地。得獎作品取材類型多元,創作者結合敏銳的觀點及擅長的文體,呈現不同視角的城市樣貌及生活經驗。
小說類首獎得主是來自中國四川的懋透影,以〈本願寺愛玉冰〉一文,拿下其人生中第一個文學獎項。作者巧妙地結合臺北夏季於街頭巷尾常可見食的愛玉冰與生長在浙江山中的野生愛玉子。散文類首獎由現職民航機師的伊森獲得,以疫情流行的此時為背景書寫〈小病〉,敘述自身因職業的關係,似被貼上「瘟神」的標記,因攝護腺發炎想出門看診,卻必須裝備齊全、戰戰兢兢的求診過程。現代詩首獎由馬來西亞籍白飯魚〈在物品當中〉拔得頭籌,白飯魚曾獲2019年花蹤文學獎馬華新詩評審獎,此次挑戰臺北文學獎再獲佳績。此詩透過生活中的物品,推求反思人類的脆弱、無情、自我設限所造成的「無用」與「不可靠」。古典詩首獎得主為現職家庭主婦的林綉珠,以描寫都城官邸菊展的〈士林官邸菊展四題〉獲得首獎。作者雖自稱「每天在家相夫教子」,實曾多次獲選各大文學獎,寫詩功力深厚。舞臺劇本組首獎由八年級生陳弘洋〈天王降臨多久川〉獲得。作者自許為「編演俱佳的劇場雙棲動物」,2019年曾入選兩廳院基地計畫「Gap Year」藝術家,同年並以改編自《冥王星》的《樂園Somewhere Out There》 入選公視學生劇展,是近年備受矚目的新銳劇作家。
本屆文學年金獎助計畫三位入圍者鄧九雲、游書珣及梁莉姿,皆是長期耕耘寫作。集演員、作者、編導身份於一身的鄧九雲,以《女二》寫作計畫入圍,立基於自身經歷。屢獲各項文學獎的游書珣,以《鄒族的雨》計畫入圍。而來自香港的梁莉姿,曾獲香港多項文學獎項,本次《樹的憂鬱》計畫以短篇小說集的方式,分輯書寫香港與臺灣,評審李金蓮更大讚「這部作品可以直接出書了」。第21屆年金類決審是臺北文學獎的最大獎項,由年僅26歲的生態旅遊作家徐振輔的《馴羊記》奪得,今年四月也於時報出版正式發行。決審委員認為這是一部技巧高竿的作品,作家吳明益更在本書推薦序表達肯定:「這部作品讓我對振輔印象深刻,天賦讓他的寫作帶著野性。」。
「第23屆臺北文學獎」得獎作品都收錄於《我的文學主張:第二十三屆臺北文學獎得獎作品集》中,並且已刊登於活動官網,提供民眾瀏覽閱讀。得獎作品將透過本市公車捷運、廣電媒體、劇場等多樣媒介與讀者分享,更多文化活動訊息可至文化局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design/)查詢。
(圖文/臺北市文化局 提供)
本文引用自: http://n.yam.com/Article/20211006630503
留言
張貼留言